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城建 > 正文

聚焦太原城变 明太原县复兴工程还古城原貌

山西晚报  2013-11-21 08:52

[摘要] “咱们看到打磨的砖,那些都是我们专门从各个地方收回来的旧砖,这些旧砖拉回来,我们还需要让工人把每块砖的四面都打磨平才能用。”

“咱们看到打磨的砖,那些都是我们专门从各个地方收回来的旧砖,这些旧砖拉回来,我们还需要让工人把每块砖的四面都打磨平才能用。”

——施工负责人攸应合

“这些砖上都有字,清理的时候就得小心,要是稍不留神儿就有可能把字磕掉。”

——考古业务人员小吴

“为工人们做再多我都愿意,我就是想让工人们能用心修复这些历史文化,让它们继续 传 承 下去。”

——住在关帝庙附近的武魁

一座湮没在地下的古城,复兴的路上,离不开任何一方的努力,有考古人员的精心,有施工人员的辛劳,更有当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11月13、14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了一线工作者和居住在城里的老百姓。

施工负责人

修古县城要根据史料修旧如旧

初冬的太原,寒意阵阵,攸应合正忙碌地奔波在工地一线。13日早晨8时,他开车进入县城,将车停放好后,便开始游走在每个工地上。

在一个在建的四合院工地上,攸应合走到正在打磨旧砖的工人旁,一块砖在打磨机的切割片儿下发出“吱吱吱”的刺耳声音,机器周围瞬间尘土飞扬,对面的物体被灰尘遮挡得什么都看不到。“慢点儿慢点儿,不敢磕了角。”

一上午,攸应合只顾着嘱咐工人们当心这、留心那,没顾得上跟记者说几句话。中午11点半,在所有的工地走了一圈后,攸应合才回到指挥部得空歇会儿。“不好意思啊,眼看天冷了,很多工程就不能进行了,所以得抓紧时间赶进度。”攸应合向记者解释道,他4月初随工程部进驻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建设指挥部,5月份正式动工,作为工程部部长,他负责监管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在他负责的范围内。“上午咱们看到打磨的砖,那些都是我们专门从各个地方收回来的旧砖,这些旧砖拉回来,我们还需要让工人把每块砖的四面都打磨平才能用。”他说,一个工人从早晨六点半开始打磨,到晚上天黑,一天下来也就只能打磨300—400块砖,“看着简单,其实可费劲儿了,稍有不慎就可能把砖面毁坏了。”“我21岁就带着工程队出来干活了。”今年已经48岁的攸应合说,古县城的修复跟其他工程不同,需要更多的精心和耐心,他每天早晨7点要赶到工地,像教小学生一样,手把手地教工人怎么干活儿,“这和盖自家的房子可不一样,不能靠想象完成,我们的工程是修旧如旧,哪儿是方的,哪儿是圆的,要全部根据史料记载进行,所以每个环节都要盯紧了。”

攸应合还承担着对每个工程队的考核工作,在引进一个新的工程队时,需要先给对方一个小工程,要求在所限时间内完成,随后找专业的监理去检测工程的质量,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没有问题,才会让该工程队正式开工。但是在工作期间,如果出现问题,攸应合会随时将其清除出去,这也是攸应合为什么每天都要去工地的原因,就是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损失降到,不能影响进度,更不能影响质量。

考古工作者

一点一点清理石条上的尘埃,不能破坏它的原貌

11月14日9时,记者在明太原县城西北角的工地上,老远就看到一个戴着黑蓝色线帽、穿一身黑色绸布运动服的男子,只见他蹲在土城墙脚下摆弄着刚刚挖出的一摞旧砖头,他便是负责眼前这片工地的考古业务人员小吴。“这都是城墙砖,以后修补城墙时都要用到。”记者只见小吴左手拿着一块长约40厘米、宽19厘米、高7.5厘米的蓝砖,右手持一个大约20厘米长的小手铲,一点一点地抠残留在砖上的白灰。他先是用手铲的侧面,轻磕几下凸起在砖面的硬物,感觉有松动了,再用手指去抠,直到把砖面上的硬物清理得差不多,露出了一个“中”字。“这些砖上都有字,清理的时候就得小心,要是稍不留神儿就有可能把字磕掉。”从事文物工作已经10年的小吴说,“干考古这行,一定得多留心。”

这块工地是10月29日正式画线开工的,用考古者的行话,叫布方。每个10米见方的大方格叫探方。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在这里大概有9块探方,已经破土的有5块。

小吴的工作就是从早晨7点半与工人一同进入工地,除中午一个的午饭时间外,一直要在工地守着,直到天黑。“工人们在探方内一点一点地往下挖,我要时时刻刻注意工人们每下挖一层后露出的土质颜色、质地是否有不同,如果有异样就得让工人停工,开始研究勘察是否有遗址出现,如果不是才能继续动工往下挖。”

清理完手中的砖,小吴跑到他的自行车旁,从挂在车上的一个小包里拿出一把扫床笤帚,带着他的手铲和笤帚跳进了工地上的一个坑里,坐在刚挖出的一个长石条上开始清理石条上的土。“这城墙上的石条,每块长约1.6米,宽约1.2米。”小吴把右手的手铲立起来,侧面朝下,向刮沙子一样,轻轻地刮着石条上的土,反复了四五次,土块才被刮起来,随后他又拿起放在一旁的笤帚把土扫干净,经过几的清理,记者清楚地看到石条的颜色是青色。“这些都算是硬遗址,所以相对来说要省事儿些,但是也马虎不得,稍有不适,就有可能破坏了石条的原貌。”小吴告诉记者,要清理这半平方米的石条,怎么也得一上午的时间。除了清理石条上的土块外,那些连接在石条旁的不规则石头也要像这样一点一点地清理干净,要将城墙的整体原貌清楚地展现出来,为整个工程打好基础。

除此之外,小吴还要记录每一天的工作情况,今天挖了多深,发现了什么,收集了哪些东西等等。在记者的要求下,他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随便打开一页都能看到上面清楚地记录着:“2013年11月7日,今日主要清理各个探方的平面,并处理好剖面,为了搞清城墙的东西走向,打断东隔梁,露出了石条的现存长度……”

当地百姓

要修复古县城,一百个支持

武魁,住在关帝庙附近的一个老人,今年81岁。自从开始修葺关帝庙,武魁就成了民间“监工”,几乎每天都要去工地上转一圈,工地上的工人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连此次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部的人都认识这位老人,大家都热情地喊他“老武”。

跟着工人师傅找到老武家,一进家门,在不到房子中央的位置是一个小炭炉子,长长的烟筒从门旁的窗户上直通小院里,十几平方米的家里,放着两张床,一张单人床靠右侧墙边,紧挨着的是一张医用的护理床,床上躺着一个老人,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冲进来的人眨巴眼睛。这是老武的媳妇儿,听说因脑出血瘫痪20多年了,起初还能走几步,后来就一下也不能动了。

几年前,区里也曾修过关帝庙,他还主动捐过钱,当时规模很小,就是将关帝庙简单地维护了一下。这一次是由政府部门主抓,复兴整个明太原县城,听到这个消息,老武激动得一晚睡不着觉。

在动工的时候,他找到一个老朋友,也是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两人商量好,一起给施工队捐了钱,还每人拿出100元,给工人们买菜、买肉、买酒。从那天起,去工地转悠成了老武每天必须的工作。每天伺候老伴穿衣洗漱、吃喝拉撒后就出门到工地转一圈,他就像一个“监工”似的,每个地方都看得特别仔细,如果有工程粗的地方,他会直接找负责的工人,让对方修补,如果在建筑上有不对的,他会找工程部的工作人员,给他们讲解原貌是什么样的,他一边充当着“监工”职责,一边又是工程部的活历史。“老武可是个好人,夏天经常给我们买水买饮料,怕我们大热天的上火,还给我们买西瓜、橘子防暑解渴。”一个工人告诉记者,除了给他们买吃的喝的,看到工人们的衣服破了,老武会把自己的衣服拿来给工人穿,看到工人生病了,他还会自掏腰包买上药送到工地。“这次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我是一百个支持。”老武告诉记者,他19岁的时候当教师,因为工作能力强,而且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突出表现,就被指定调到晋源区文物馆,一干就是好多年,直到退休。他对县城的文化有着说不尽的感情。“为工人们做再多我都愿意,我就是想让工人们能用心修复这些历史文化,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太原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